【85高程什么意思】“85高程”是地理测绘领域中一个常见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某一地点相对于某个基准面的高度。它通常指的是中国在1985年确定的国家高程基准,也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个基准是基于黄海平均海水面计算得出的,广泛应用于地形图、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中。
下面是对“85高程”的总结性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展示。
一、
“85高程”是指中国于1985年正式采用的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其基准面为黄海平均海水面。该系统取代了之前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统一性。在实际应用中,“85高程”常用于建筑、水利、交通等工程项目的高程测量与设计,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85高程 |
英文名称 | 1985 National Vertical Datum |
定义 | 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 |
起始时间 | 1985年 |
基准面 | 黄海平均海平面(青岛验潮站) |
历史背景 | 替代1956年黄海高程系,提高精度 |
应用领域 | 地形图绘制、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等 |
特点 | 统一标准、高精度、便于全国范围使用 |
与其他系统的区别 | 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相比,更准确且符合现代测量需求 |
三、常见问题解答
- Q:85高程和1956年高程有什么区别?
A:1956年高程系是早期的基准,而85高程系是基于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建立的,两者存在约0.029米的差异。
- Q:为什么需要统一高程基准?
A:为了保证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之间的高程数据可以相互比较和兼容,避免因基准不一致导致的误差。
- Q:如何获取85高程数据?
A:可以通过国家测绘局提供的地图、GIS平台或专业测量仪器进行获取。
四、结语
“85高程”作为我国重要的高程基准,为各类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了解其定义、特点及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地理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