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的意思】“黄钟毁弃”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有才德之人被忽视、埋没或遭到不公正对待。该成语最早见于《楚辞·卜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虽未直接出现“黄钟毁弃”,但其精神与“黄钟毁弃”一脉相承。
“黄钟”原指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象征着高雅、正统的声音,也常用来比喻贤人或君子。“毁弃”则是破坏、抛弃之意。因此,“黄钟毁弃”字面意思是“高雅之声被毁坏和抛弃”,引申为“贤才被贬抑、埋没”。
“黄钟毁弃”出自古代文化语境,意指高尚之士或珍贵之物被忽视、冷落甚至遭到打击。这一成语多用于批评社会对人才的不公待遇,表达对正义与才能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惋惜之情。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某些优秀成果或理念因环境、制度等因素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推广。
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黄钟 | 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象征高雅、正统 | 《周礼·春官·大司乐》 | 比喻贤人、君子或珍贵事物 | 描述人才被忽视、价值被低估 |
毁弃 | 破坏、抛弃 | 《左传》等古籍 | 不公正对待、冷落、打击 | 描述社会现象或个人遭遇 |
黄钟毁弃 | 高雅之声被毁坏和抛弃 | 《楚辞》等文献 | 贤才被贬抑、埋没 | 批评社会不公、表达惋惜情绪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黄钟毁弃”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也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