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下一句是啥】“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对君子行为准则的一种高度概括。它强调了一个人在言行上的坚定与诚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信”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人在引用这句话时,往往只记住了前半句,却忽略了它的完整出处和下一句内容。本文将从来源、含义及完整句子入手,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一、原文出处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出自《论语·子路》篇: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但这句话的完整结构应为:
>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不过,严格来说,这句话并非《论语》中的原句,而是后人根据《论语》精神提炼出的格言。因此,它并没有明确的“下一句”。
二、句子解析
词语 | 含义 | 说明 |
言必行 | 说话一定要做到 | 强调言辞的严肃性和责任感 |
行必果 | 行动一定要有结果 | 行动要有成效,不能半途而废 |
果必信 | 结果一定要诚实可信 | 行为的结果要经得起检验 |
这三句话层层递进,强调的是一个人从言语到行动,再到结果,都必须具备诚信和担当。
三、常见误解与延伸
很多人误以为这句话后面还有“下一句”,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完整的表达,没有后续。但在实际使用中,常有人将其扩展为:
>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信必诚。”
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出自经典文献,但符合儒家“信”的核心理念,也常被用作对个人品德的更高要求。
四、总结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诚信与责任的重要格言,强调了言行一致、结果可靠的重要性。虽然它没有明确的“下一句”,但其内涵深远,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认真践行。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非《论语》原文,为后人提炼的格言 |
含义 | 强调言行一致、结果可信 |
延伸 | 常见扩展为“信必诚” |
实际应用 | 适用于做人做事,体现诚信与担当 |
通过了解这句话的来源与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