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是什么】“有朋自远方来”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从远方来访的喜悦与重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情重义的价值观。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出处、含义及下一句内容。
一、原文背景
“有朋自远方来”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文为: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高兴吗?”孔子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尤其是来自远方的知己,更显珍贵。
二、下一句解析
“有朋自远方来”的下一句是:
> “不亦乐乎?”
这是孔子在表达对朋友来访的喜悦之情时,用反问的方式加强语气,意思是“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
三、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论语·学而》 |
原文句子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句子结构 | 前句为陈述,后句为反问 |
含义 | 表达对远方朋友来访的喜悦和重视 |
下一句 | 不亦乐乎? |
作者 | 孔子(春秋时期) |
文化意义 | 强调友情、礼尚往来、人际交往中的温暖与真诚 |
四、延伸思考
“有朋自远方来”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待客之道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虽然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依然需要用心维系。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可以跨越距离,带来心灵的共鸣与快乐。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有朋自远方来”都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珍惜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