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不能犯是什么意思】在法律领域,尤其是刑法中,“对象不能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但其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在客观上不可能成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作用对象。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具有违法性,但由于对象本身的性质或状态,使得该行为无法实现犯罪目的。
一、
“对象不能犯”是刑法中一个特殊类型的犯罪未遂形态。与“手段不能犯”不同,对象不能犯强调的是行为对象本身不具备成为犯罪客体的条件,导致犯罪无法既遂。例如,行为人试图用假币去购买商品,但由于假币本身无法被当作真币使用,因此构成对象不能犯。
此类行为通常被认为不构成犯罪既遂,但可能构成犯罪未遂。法院在处理时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危害性等因素。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定义 | 特点 | 法律后果 | 典型案例 |
对象不能犯 | 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故意,但所针对的对象因性质或状态无法成为犯罪客体 | 行为对象本身不具备犯罪客体的属性 | 一般认定为犯罪未遂 | 使用假币购物、试图用毒药杀害他人但误将白糖当毒药等 |
手段不能犯 | 行为人虽有犯罪故意,但所采用的手段无法实现犯罪目的 | 犯罪手段存在技术或物理障碍 | 通常也认定为犯罪未遂 | 用空枪射击、试图用无效炸弹实施爆炸等 |
犯罪既遂 | 行为人完成了全部犯罪构成要件 | 行为结果实际发生 | 构成犯罪既遂 | 成功盗窃财物、真实杀人等 |
三、结语
“对象不能犯”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区分犯罪未遂与无罪的情形。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刑法中的主观故意与客观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际案件中做出更公正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