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意思解释】“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作品情感强烈、令人感动至深。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内容的深刻性,也体现了其对人情感的强烈冲击力。
一、
“荡气回肠”原意是形容音乐或文章激昂悲壮,使人情绪激动、心潮澎湃。后引申为形容事物感人至深,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它常用于文学、艺术评论中,强调作品的情感深度与感染力。
该成语出自《文心雕龙·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荡气回肠,足以动耳。”可见其最初用于描述音乐之美,后来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文艺领域。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荡气回肠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出处 | 《文心雕龙·情采》 |
原意 | 形容音乐或文章激昂悲壮,使人情绪激动 |
引申义 | 形容作品感人至深,令人心潮澎湃 |
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影视评论等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毫无波澜 |
例句 | 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令人难以忘怀。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使用“荡气回肠”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尤其适合描写感人至深的故事、气势恢宏的作品或情感强烈的场景。但需注意语境恰当,避免滥用,以免影响表达的自然度。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荡气回肠”不仅是对作品艺术性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人类情感共鸣的一种赞美。在阅读和欣赏文学艺术时,遇到这样的作品,确实能让人回味无穷,心灵受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