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意思】“以逸待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意思是:在战争或竞争中,主动采取守势,让对方处于疲惫、被动的状态,而自己则保持体力和精力,等待有利时机出击。这个策略强调的是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智慧。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以逸待劳 |
拼音 | yǐ yì dài láo |
出处 | 《孙子兵法·军争篇》 |
字面意思 | 以安逸应对疲劳 |
引申含义 | 在竞争中保持冷静,等待对手疲倦后发起攻击 |
二、成语用法
- 适用场景:适用于军事、商业、竞技等需要策略与耐心的场合。
- 使用方式:常用于描述一种战术或战略,强调以智取胜而非硬拼。
- 常见搭配:如“以逸待劳,稳中求胜”。
三、成语故事(简要)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交战。晋国将领荀林父采纳谋士建议,不急于出战,而是让士兵休整,等待楚军疲惫。最终,晋军在楚军士气低落时发起进攻,大获全胜。这正是“以逸待劳”的典型例子。
四、现实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实例 |
商业竞争 | 企业不急于扩张,而是先巩固基础,等待对手失误后再发力 |
竞技比赛 | 运动员在比赛中保存体力,等到对手疲劳时再全力冲刺 |
日常生活 | 面对压力时,先调整状态,再应对挑战 |
五、成语启示
“以逸待劳”不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盲目硬拼,而是要学会观察、等待和准备,抓住最佳时机行动,才能事半功倍。
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以安逸应对疲劳,以静制动 |
核心思想 | 谋略大于蛮力,耐心胜于冲动 |
应用价值 | 战术、战略、生活中的智慧选择 |
延伸意义 | 强调准备与时机的重要性 |
通过理解“以逸待劳”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智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