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授什么意思】“言传身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教育或传授知识的方式。它强调的不仅是通过语言进行讲解(言传),还包括通过实际行动来示范和引导(身授)。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教师、长辈或有经验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既用语言传授知识,又以自身行为作为榜样,对学生或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言传身授”的含义,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对比分析:
一、总结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言传身授 |
拼音 | yán chuán shēn shòu |
含义 | 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同时以自身行为进行示范和教导。 |
出处 | 《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虽未直接出现此成语,但其思想与此相近。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或师徒关系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
近义词 |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
反义词 | 言行不一、只说不做、纸上谈兵 |
二、详细解释
“言传”指的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传递知识、道理或经验,比如老师讲课、家长劝导等;“身授”则是指通过自身的行为来示范和影响他人,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认真备课、学生看到老师的良好习惯后模仿学习。
两者结合,形成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道德、行为和态度的培养。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教育领域 |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不仅讲述事件,还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示责任感与爱国精神。 |
家庭教育 |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
师徒关系 | 一位技艺高超的师傅,在教授徒弟技能的同时,也用自己的严谨态度影响徒弟的工作作风。 |
四、总结
“言传身授”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强调“知”与“行”的统一。它不仅要求我们用语言去传授知识,更要求我们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影响他人。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授”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表格与文字的结合,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言传身授”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