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为大室全篇翻译】一、
《齐宣王为大室》是《战国策·齐策》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齐宣王为了修建一座豪华的大殿,不顾百姓疾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臣们对此表示担忧,但齐宣王坚持己见,最终导致国力受损、民怨沸腾。文章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统治者应以民为本、体恤民生的道理,也批评了盲目追求奢华、忽视国家根本的错误行为。
此篇虽短,但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士人对君主的劝谏态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齐宣王为大室,三年不成,群臣莫敢谏。 | 齐宣王修建一座大宫殿,花了三年时间还没建成,群臣都不敢进谏。 |
有臣曰:“王之臣有谒者,欲见王。” | 有一位大臣说:“大王的臣子中有位谒者,想来见大王。” |
王曰:“诺。” | 齐宣王说:“好。” |
谒者入,曰:“臣闻君欲为大室,三年不就,今可成矣。” | 谒者进入后说:“我听说君王想要修建大殿,已经三年没完成,现在可以建成了。” |
王喜,遂命工徒。 | 齐宣王很高兴,于是命令工匠开始建造。 |
工徒作,三月而毕。 | 工匠们工作三个月就完成了。 |
王曰:“何其速也?” | 齐宣王问:“为什么这么快?” |
曰:“臣闻大室之制,高足以蔽日,深足以容车,广足以周旋。今王所为,高不及丈,深不足尺,广不盈步,故速。” | 谒者回答:“我听说大殿的制度,高度足以遮住太阳,深度足以容纳车辆,宽度足以让人转身。如今大王所建的,高度不到一丈,深度不足一尺,宽度不满一步,所以很快就能建成。” |
王惭,遂罢役。 | 齐宣王感到羞愧,于是停止了工程。 |
三、启示与反思
1. 治国当以民为本:齐宣王一味追求奢华,忽视百姓的负担,最终导致国力衰退。真正的治理应关注民生,避免劳民伤财。
2. 谏言的重要性:虽然群臣不敢进谏,但一位小官却敢于直言,说明在关键时刻,忠言比奉承更有价值。
3. 虚心接受批评:齐宣王最终因羞愧而停止工程,说明领导者应当具备听取意见、改正错误的胸怀。
四、结语
《齐宣王为大室》虽为一篇简短的寓言,却蕴含深刻的治国之道。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注重实际、尊重民意,避免因一时的虚荣而误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