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的典故源自于哪】“破天荒”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第一次发生的事情,或者前所未有的事情。这个词语虽然现在被广泛使用,但它的来源却有着一段历史典故。
一、
“破天荒”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个故事。据《唐摭言》记载,唐代科举考试中,荆南地区(今湖北一带)连续多年没有人考中进士。直到某年,才有一位名叫刘蜕的人考中进士,成为该地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当地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破天荒”的大事。因此,“破天荒”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前所未有、打破常规的事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破天荒 |
出处 | 《唐摭言》 |
原意 | 荆南地区首次有人考中进士 |
典故背景 | 唐代科举考试中,荆南多年无人中进士,后刘蜕中第,被称为“破天荒” |
含义演变 | 从具体事件引申为“前所未有、打破常规”的意思 |
现代用法 | 形容第一次发生的事情或前所未有的现象 |
三、结语
“破天荒”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虽然看似不可能,但一旦发生,就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用“破天荒”来形容各种突破性、创新性的事件,表达对新事物的惊叹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