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典故】“一字千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一个关于文字价值的故事,常用来形容文章或字句极其珍贵,价值连城。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尊重,也反映了语言艺术的力量。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一字千金”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商人吕不韦,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组织门客编撰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书,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完成之后,吕不韦将这本书张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公开宣布:“谁能改动其中一个字,赏金千两。”意思是,如果有人能指出书中任何一个字有问题,就奖励一千两黄金。结果,没有人敢改动一字,因为这部书确实精妙绝伦,无懈可击。
于是,“一字千金”便成了形容文章价值极高的成语。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 含义:形容文字极为珍贵,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
- 用法:多用于赞美文章、书法、诗词等作品的价值极高。
- 近义词:字字珠玑、锦心绣口、文采斐然
- 反义词:粗制滥造、狗屁不通、废话连篇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字千金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原意 | 指文字价值极高,改动一字可得千金 |
现代用法 | 形容文章、书法、语言等极具价值 |
故事背景 | 吕不韦为推广《吕氏春秋》,悬赏千金 |
成语寓意 | 强调语言的精炼与价值 |
近义词 | 字字珠玑、文采斐然 |
反义词 | 粗制滥造、废话连篇 |
四、延伸思考
“一字千金”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写作、表达中要精益求精,追求语言的准确与美感。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虽然文字不再像古代那样以黄金衡量,但高质量的内容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无论是文学创作、新闻报道,还是日常交流,一个精准、有力的词语,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打动人心。因此,“一字千金”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