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断人初静的上一句是什么】“漏断人初静”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句诗描绘了深夜寂静、夜深人静的意境,给人以孤寂、清冷之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句的上下文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原诗来找到它的上一句。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孤独、清高、不屈的精神。其中“漏断人初静”是词中的一句,意为更漏已尽,夜深人静之时。
该句的上一句是“缺月挂疏桐”,意思是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词的上下文进行整理,并结合全词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二、表格展示
原文句子 | 上一句 | 出处 | 词句解释 |
漏断人初静 | 缺月挂疏桐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更漏已尽,夜深人静,万物归于沉寂 |
缺月挂疏桐 | 孤鸿影下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象征孤独 |
三、补充说明
“缺月挂疏桐”与“漏断人初静”共同构成了整首词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这种环境下的心境,也反映了苏轼内心的坚定与超然。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漏断人初静”的上一句是“缺月挂疏桐”,并进一步体会到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结语:
“漏断人初静”出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其上一句为“缺月挂疏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夜晚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沉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