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是什么】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它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流动性最强、最核心的货币形式,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基础货币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来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影响银行系统的资金状况,还直接关系到通货膨胀、利率水平以及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基础货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
组成 | 1. 流通中现金(M0) 2.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
功能 | 1. 作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来源 2. 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3. 影响货币乘数效应 |
调控方式 | 1. 公开市场操作 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3. 再贴现政策 |
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的基础,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影响广义货币(如M2) |
举例 | 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现金及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都属于基础货币 |
基础货币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它在金融体系中起着“杠杆”的作用。央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规模和结构,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信贷能力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理解基础货币的概念和运作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的方向和经济运行的规律。